全部產品介紹
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熟悉的陌生職場——台灣人在日本的優勢與瓶頸

    「想出國工作,但又不想離亞洲太遠。」 這句話近年在台灣職場論壇與求職社群中頻頻出現,而日本,逐漸成為那些有語言底子、國際視野與文化興趣的台灣人才首選之一。
  • MORE
    永續評比指標

    從綠色金融債券看企業永續競爭力:你的 ESG 財務準備好了嗎?

    金融工具正逐步成為全球 ESG 融資的重要形式,也為企業的財務資料透明度與制度成熟度提出更高要求,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持續推動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.0」,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永續金融商品、協助企業永續轉型。對企業來說,綠色債券既是籌資工具,也是一種展現永續承諾與財務實力的公開憑證。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從碳盤查到制度共創

    淨零排放與 ESG 規範正快速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通用語言。近年 CBAM(碳邊境調整機制)、ISSB(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)、SBTi(科學基礎減量目標)等要求陸續落地,意味著碳盤查、碳憑證與綠色採購已經是企業要持續留在國際供應鏈裡的必要條件。
  • MORE
    永續揭露正式進入IFRS S1/S2查核

    繳稅表格裡的ESG線索:你報的支出透露了什麼?

    當永續揭露正式進入IFRS S1/S2查核規格,許多企業逐漸意識到,ESG不再只是年報上的「報告書任務」,而是查核人員逐筆對帳的制度挑戰,企業財報的每一筆支出分類、每一張發票與每一次折舊分錄,都是ESG報告的可驗證依據。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ESG新時代下的台日企業綠色合作策略

    隨著氣候變遷衝擊加劇與永續發展議題備受關注,全球各國紛紛加速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的實踐。歐盟推出「潔淨產業新政」(Net-Zero Industry Act)、美國推動「清潔競爭法案」(Clean Competition Act),亞太地區則以日本的「綠色成長戰略」與台灣的「能源轉型政策」為代表,積極發展綠能與環保科技。此趨勢下,台日兩國作為科技與製造重鎮,在減碳技術、節能設備、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等領域的合作空間日益擴大。
  • MORE
    台灣企業常見CBAM應對落差

    CBAM延後不代表沒事:台灣企業的碳關稅風險與應對清單

    儘管 CBAM 傳出延後生效的可能,企業仍無法忽視其背後所代表的合規壓力與制度轉型趨勢,特別是出口導向產業,若供應鏈碳資料與財會制度尚未對應,未來不僅將面臨報關與報稅成本急升,更可能在國際競爭中失去市場優勢。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跨文化管理不靠默契?

    當日商與台灣企業坐在同一張會議桌前,語言不再是最大的障礙,卻仍經常在推進節奏、決策方式乃至部門配合上「不對頻」。這些年,不論是台灣企業赴日設點,或日商在台擴編業務,雙方早已不是彼此的新手。但令人困惑的是,跨文化管理的困境依然頻繁發生,而且形式越來越隱性。
  • MORE
    將碳盤查結果納入財報架構

    從碳盤查到資產減損:財會人員如何應用IFRS S2進行氣候風險預警?

    隨著 IFRS S2《氣候相關揭露準則》的正式發布,企業不再只被要求在報告中說明 ESG 作為,而是必須具體揭露「氣候變遷對財務報表的影響」。
    其中,與財會部門關聯最深的兩項揭露義務為:氣候風險情境對資產減損的影響,以及現金流預測中的碳成本與政策風險因子納入情況,但多數企業卻尚未意識到:要執行這些財務層級的風險分析,基礎是制度化的碳盤查資料,沒有可信的碳排資料與氣候參數依據,減損模型無從建立、財報附註內容將失去支撐,最終可能導致信任風險與查核挑戰。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日商光環退場後的用人現實

    隨著日本企業在台灣的角色轉變,從過往以製造為主的外包據點,演化為服務、市場與區域營運基地,其用人策略也正在面對結構性的挑戰。近年來,日商在台的人才吸引力逐漸減弱,不只是因為薪資競爭力下降,更反映出組織文化與治理邏輯,已逐步落後於台灣職場變化的節奏。
  • MORE
   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再次退出《巴黎氣候協定》

    從川普退出巴黎協定談起,財會制度如何提前預警「揭露風險」與「合規成本」

    美國總統川普2025/01/20宣布將再次退出《巴黎氣候協定》,這項聲明無疑再次挑動國際間對氣候承諾與揭露政策的敏感神經,企業面對的不只是國際政策的變局,而是ESG揭露邏輯與準則開始分裂的現實風險,當歐盟持續強化揭露要求,而美國可能朝反方向鬆綁規範,企業若無穩定的內部制度將難以因應外部環境的轉變。
    在這樣的全球揭露不確定性下,企業最需要的不是更多格式,而是一套來自財會部門主導的預警機制與制度基礎。
  • MORE
    Cover.jpg

    打擾了?沒回是拒絕嗎?從溝通方式看日本職場潛規則

    你真的讀懂了那句「再考慮看看」嗎?「這個案子您覺得怎麼樣呢?」「嗯……我再考慮看看好了。」你懷著期待離開會議室,結果一週、兩週過去,對方始終沒有任何回應。這代表什麼?
  • MORE
    企業ESG內控怎麼做?從「財會制度」切入的三道防線

    企業ESG內控怎麼做?從「財會制度」切入的三道防線

    隨著永續揭露規範日趨嚴格,ESG報告已不再只是「寫好就好」,而是成為企業誠信經營與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,台灣金管會與證交所近年來更明確要求,企業應建立永續資訊的「內部控制機制」,確保揭露內容的正確性與一致性。
    然而,多數企業在實務上仍面臨一個難題——該從哪裡開始建立有效的ESG內控制度?
    本文將從會計師的專業視角,為您解析企業ESG內控的三道防線,協助企業從制度面一步步建構可被查核的ESG資訊管理架構。